自閉癥如何進行干預
兒童孤獨癥的干預方法有康復訓練和教育、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1.康復訓練和教育:目前,國內外公認康復訓練是改善兒童孤獨癥核心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最有效方法。教育訓練可以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言語和非言語交流能力的發(fā)育,促進智力發(fā)育,培養(yǎng)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等。具體方法包括行為分析療法、教育課程、人際發(fā)展干預療法等。需要醫(yī)生、患兒、家庭、社會共同合作完成。
2.心理治療:目前多采用行為治療,目的是不斷強化已經形成的良好行為;矯正影響教育和訓練效果、影響社會交往能力或危害自身的異常行為,如刻板行為、攻擊行為、自傷等行為。此外,認知治療和家庭治療對兒童孤獨癥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
3.藥物治療:目前尚缺乏能改變孤獨癥病程、改善核心癥狀的藥物。藥物治療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方法,在患兒癥狀嚴重時通過藥物改善癥狀。常用的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多動和注意缺陷治療藥等。
家中孩子確診為孤獨癥后,家長應配合醫(yī)生對患兒進行治療,耐心引導,定期復查。
自閉癥如何干預?
目前藥物治療尚無法改變孤獨癥的病程,也缺乏治療核心癥狀的特異性藥物,但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緒和行為癥狀,如情緒不穩(wěn)、注意缺陷和多動、沖動行為、攻擊行為、自傷和自殺行為、抽動和強迫癥狀以及精神病性癥狀等,有利于維護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順利實施教育訓練及心理治療。常用藥物如下:(1)中樞興奮藥物 適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動癥狀者。常用藥物是哌醋甲酯。(2)抗精神病藥物 應小劑量、短期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藥物副作用,特別是錐體外系副作用①利培酮 對孤獨癥伴發(fā)的沖動、攻擊、激越、情緒不穩(wěn)、易激惹等情感癥狀以及精神病性癥狀有效。②氟哌啶醇 對沖動、多動、刻板等行為癥狀和情緒不穩(wěn)、易激惹等情感癥狀以及精神病性癥狀有效,據報道還可改善社會交往和語言發(fā)育障礙。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奧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在控制患者的沖動、攻擊和精神病性癥狀也有效。(3)抗抑郁藥物 能減輕重復刻板行為、強迫癥狀,改善情緒問題,提高社會交往技能,對于使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后出現的運動障礙如退縮、遲發(fā)性運動障礙、抽動等也有一定效果。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對孤獨癥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有效。如舍曲林可試用于6歲以上患者。自閉癥干預都有哪些療法?
1、行為干預:以行為為基礎的ASD干預方法,重點是通過特定的,結構化的技術,教導孩子新的行為和技能。這些干預技術,對于訓練孩子的技能,鼓勵恰當的行為,是較好的教學工具。2、發(fā)展干預:ASD的發(fā)展干預,目的在于幫助孩子跟他人形成積極的,有意義的人際關系。重點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結構化的場景,教導孩子社交和溝通技能,也把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作為目標。
3、結合型干預:有些方法將行為干預和發(fā)展干預的要素結合在一起,也吸收和采用ASD和典型兒童發(fā)展的新觀點。
4、以家庭為基礎的干預:強調家庭參與對于兒童發(fā)展需求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家長不僅要主導干預決策,而且必須承擔干預實施的關鍵角色。
5、以治療為基礎的干預:以治療為基礎的ASD干預,針對某個方面的缺陷,提供特定的治療。常用的治療性干預有:
?言語治療(ST),促進孩子的溝通和社交技能。
?職能治療(OT),促進孩子的日程生活技能。
以治療為基礎的干預,常常與別的干預計劃一起實施。比如:
?功能性溝通訓練(FCT)
?手語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PECS)
6、醫(yī)學干預:時不時地,你會聽到有一種新的ASD“特效治療”。至今為止,沒有醫(yī)學證據證明ASD可以被治愈。相反,大部分藥物只是用于改善,而不是去除ASD的伴發(fā)癥狀。
自閉癥家庭干預訓練方法教程
自閉癥家庭干預下具體的訓練方法。(1)代說”:把孩子應該說的話替他說出來。以上兩點都側重于自閉癥兒童聽的機會,因為“聽”是“說”的前提,每個人的語言發(fā)育都遵循了這一規(guī)律。訓練自閉癥兒童“聽”懂,是為了刺激他說出來。但“說話”是一種無法強迫,無法進行“身體輔助”(即無法手把手地教)的行為。同時,又因為自閉癥兒童的機械仿說能力較強,而在判斷什么是自己應該說的話這方面卻存在缺陷。因此,在輔助自閉癥兒童說話時,把孩子該說的話代替他說出來,然后讓他重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增加語言刺激:即多跟孩子說話。很多家長在孩子3-4歲前后急迫地要求孩子說話,但由于結果與期望值相差太遠,于是失去信心,放棄努力,認為孩子反正也是聽不懂、說不出,就不再對孩子多說了。殊不知,此時正是孩子大腦發(fā)育的又一關鍵時期。自閉癥兒童由于其自身的發(fā)育障礙,本來需要比正常兒童更多的刺激,如果減少與孩子說話的練習,就會使他失去了語言發(fā)育的條件和機會。
(3)運用正確的刺激方式:多跟孩子說話,并不意味著要喋喋不休,而是要根據孩子現有的語言水平,把握“精確、提高”的原則。
“精確”就是要使說出的語言在孩子所能理解的范圍內。如果孩子只能聽懂2-3個字的詞語,對他說的語句就不要過長。
錯誤的做法有二:一是一次對孩子說出太長的句子,使得孩子聽不懂關鍵的內容。這種情況下,他人的語言往往只是噪音。例如我們只學會了幾個英語單詞,當聽別人說很長的句子時,恐怕就連知道的幾個單詞也聽不懂了。二是不說,只是帶著孩子做,使他失去接受語言刺激的機會。
“提高”是指嘗試說出比他能聽懂的字詞稍多一點的句子,目的是逐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4)“誘說”:等待孩子主動說出他該說的話。訓練開始時多使用“代說”的方法,但如果只停留在這一點上,會造成孩子對他人的依賴。因此,要逐步減少代說,先給孩子時間,但是等待時間不要超過5秒鐘。在孩子仍不能說出的情況下,再替他說出來,但代替的程度要逐漸減弱。
上面的內容介紹的是有關于自閉癥的訓練方法了,孩子患上自閉癥以后的確是非常不幸的,所以我們要注意該病的治療,要給孩子進行一些相關的訓練,要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癥,并且還要調整他們的飲食,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