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相關(guān)下載:源文件下載:點擊這里下載(16K, Winzip壓縮文件)
效果預覽:點擊這里預覽
設(shè)計步驟:實例場景的大小為600px×200px,背景為黑色。幀頻在10-20fps之間,以播放效果流暢為準。
一、制作地球
1. 按快捷鍵Ctrl+F8打開“創(chuàng)建新元件”面板,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地圖”的圖形元件。在“地圖”元件的場景里按快捷鍵Ctrl+R導入一幅地球地圖,如圖2所示。
圖2 圖3
2. 按快捷鍵Ctrl+F8,新建一個名為“球體”的圖形元件。點選“橢圓”工具 (不要邊線 ),在“球體”元件的場景中按住Shift鍵拉出一個圓球,圓球的直徑比地圖的寬度要大些,見圖4。
注意,球體的中心要和場景的中心(“+”)重疊在一起,這是實現(xiàn)效果的關(guān)鍵之一。
3. 按快捷鍵Shift+F9打開混色面板,進行如圖3設(shè)置,其中三個小滑塊的顏色值分別為#2255FC;#116CD2;#699CFC。然后選擇“顏料桶”工具 并點擊圓球為其上色。
4. 按快捷鍵Ctrl+F8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地球”的影片剪輯元件。在“地球”元件的場景里雙擊“圖層一”層的名字并改名為“地球”層。按快捷鍵Ctrl+L打開庫,把圖形元件“球體”拖拽到“地球”層中,接著在第35幀按F5鍵插入幀,見圖4。
圖4
5. 單擊“時間軸”面板中的插入圖層按鈕 新增一層并改名為“地圖”。把庫中的“地圖”元件拖拽到“地圖”層中,如圖4所示,然后在該層的第35幀按F6鍵插入關(guān)鍵幀。右鍵點選該層的第1幀并選擇“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命令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
6. 選中“地圖”層第35幀場景中的“地圖”元件,把它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使地圖能夠從左向右運動。以給人們地球在轉(zhuǎn)動的錯覺。
7. 新建一個“球體遮罩”層,然后點擊選中“地球”層中的“球體”元件,按快捷鍵Ctrl+C復制,緊接著點選“球體遮罩”層的第1幀,按快捷鍵Ctrl+Shift+V把“球體”元件原位粘貼該層中。
8. 右鍵點選“球體遮罩”層的第1幀,點擊“遮罩”命令把該層轉(zhuǎn)換成遮罩層。見圖5。此時地圖就只能以“球體”元件中的藍色的球體為顯示區(qū)域了。
圖5
到這里,地球制作好了。下面制作地球系,具體制作方法如下:
二、制作地球系
1. 按快捷鍵Ctrl+F8,創(chuàng)建一個“月球”圖形元件。如上方法,在“月球”元件里繪制一個黃色的小圓球。
2. 創(chuàng)建一個“地球系”影片剪輯元件。在該元件的場景中建立兩層,一個“地球”層,一個“月球”層,分別用來放置“地球”元件和“月球”元件。見圖6。
圖6
3. 打開庫,把“地球”影片剪輯元件拖拽到“地球”層的場景中。點選第120幀按F5鍵插入幀。
4. 打開庫,把“月球”元件拖拽到“月球”層中。右鍵點選“月球”層的第1幀并選擇“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命令。接著點選該層的第30、60、90、120幀并按F6鍵插入關(guān)鍵幀。
5. 右鍵點選“月球”層,選擇“添加引導層”命令為“月球”層添加一個引導層。然后如圖6所示在引導層里繪制一個橢圓形引導線。把“月球”層中各關(guān)鍵幀里的“月球”元件吸附到引導線上,并調(diào)整好各自的位置,盡量使它們在引導線上進行勻速運動。
注意,調(diào)整“月球”元件的位置時盡量使用洋蔥皮命令,因為使用洋蔥皮命令可以同時查看不同層或幀中的情況,便于編輯。
三、制作太陽系
1. 回到主場景后,創(chuàng)建一個“太陽”影片剪輯元件。在“太陽”元件里設(shè)計一個燃燒的太陽效果,由于篇幅關(guān)系,具體地設(shè)置請參看源文件。
2. 在主場景中創(chuàng)建一個“太陽”層和一個“地球系”層,用來放置“地球系”元件和“太陽”元件。見圖7。
圖7
3. 打開庫,把“太陽”元件拖拽到“太陽”層第1幀的場景中。點擊選中第120幀按F5鍵插入幀。
4. 打開庫,把“地球系”元件拖拽到“地球系”層的場景中,右鍵點選“地球系”層的第1幀并選擇“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命令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接著點選該層的第30、60、90、120幀按F6鍵插入關(guān)鍵幀。
5. 右鍵點選“地球系”層,選擇“添加引導層”命令為“地球系”層添加引導層,然后繪制引導線,再讓“地球系”元件吸附到引導線上。
效果到這里就完成了。如果您對制作過程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話,可以下載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