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貨幣或其他量度單位計量各項經濟業(yè)務及其結果的過程。其特征是以數量(主要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價值量)關系來確定物品或事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將數額分配于具體事項。那你知道會計計量基礎及確認原則是什么嗎?接下來小編就告訴你會計計量基礎及確認原則是什么。 ?
會計計量基礎及確認原則是什么: ?
1.收入:指企業(yè)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利得:是指由企業(yè)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利得。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利得。
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債務重組利得、*補助、 捐贈利得等。
3、費用與損失
( 1).費用是指企業(yè)在日常活動中發(fā)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損失是指由企業(yè)非日常活動所發(fā)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3)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損失。
(4)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fā)生減少、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損失。
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債務重組損失、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
企業(y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什么為基礎: ?
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fā)生或應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實際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可以正確地將收入與費用相配比,正確計算各期間的經營成果。
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章規(guī)定,企業(yè)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規(guī)定的會計計量基礎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會計計量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企業(yè)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以歷史成本作為會計計量基礎,采用其他計量基礎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這種由傳統(tǒng)的單一歷史成本轉為以歷史成本為主導、多種計量基礎并存的變革,表明我國會計計量取得革命性進展,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一、會計計量的有關概念會計行為包括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其中確認和計量是核心。所謂會計計量,就是指對會計對象內在的數量關系進行衡量、計算和確定,將其轉化為以貨幣表現的財務信息及其他信息,以綜合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計計量的對象是價值運動,而價值運動又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那么,就存在按歷史價值還是按現在價值計量會計要素的選擇,由于價值往往由交換價格代表,那么就存在按現實交易價格還是按潛在交易價格計量會計要素的選擇。作為會計計量的組成要素,計量基礎是會計計量對象的數量化特征和外在表現形式。對會計計量基礎一般從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和流向(流入、流出)兩個方面考慮。計量基礎的不同選擇,會使相同的計量對象表現為不同的貨幣金額。
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與什么相關: ?
(1)投資者(股東)。
這里的投資者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現存的投資者;二是潛在的、未來的投資者。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其權益的風險,投資能否增值,投資報酬或投資回報能有多大,是否能夠滿足其期望的投資收益要求。這些決定投資者是否向企業(yè)投資,是否還要追加投資,是否需要收回或轉讓投資。因此,投資者閱讀與分析報表的重點是企業(yè)的獲利能力、投資回報率及企業(yè)經營的風險水平,以此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2)債權人。
債權人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企業(yè)債券的購買者(供應商通常也會成為企業(yè)的債權人,但其與上述債權人有所不同,這里單獨在下文講述)等。按照一般分類,債權人可以分為短期債權人和長期債權人。其中,短期債權人提供的債權期限在十二個月以內,他們最為關心的是企業(yè)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長期債權人向企業(yè)提供一年期以上的債權,他們最為關心的則是企業(yè)連續(xù)支付利息和到期(若干年后)償還債務本金的能力。因而,債權人并不如投資者那樣十分關心企業(yè)的獲利能力,但對企業(yè)的償債能力卻是時刻保持警惕。因此,他們首先關注企業(yè)有多少資產可以作為償付債務的保證,特別是企業(yè)有多少可以立即變現的資產作為償付債務的保證。
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通常包括哪些人員: ?
1、投資人:為決定是否投資,分析企業(yè)的資產和盈利能力;為決定是否轉讓股份,分析盈利狀況、股價變動和發(fā)展前景;為考查經營者業(yè)績,要分析資產盈利水平、破產風險和競爭能力;為決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籌資狀況。
2、債權人:為決定是否給企業(yè)貸款,要分析貸款的報酬和風險;為了解債務人的短期償債能力,要分析其流動狀況;為了解債務人的長期償債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狀況;為決定是否出讓債權,要評價其價值。
3、經理人員:為改善財務決策而進行財務分析,涉及的內容最廣泛,幾乎包括外部使用人關心的所有問題。
4、供應商:要通過分析,看企業(yè)是否能長期合作;了解銷售信用水平如何;是否應對企業(yè)延長付款期。
5、*:要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yè)納稅情況;遵守*法規(guī)和市場秩序的情況;職工收入和就業(yè)狀況。
6、雇員和工會:要通過分析判斷企業(yè)盈利與雇員收入、保險、福利之間是否相適應。
7、中介機構:注冊會計師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可以確定審計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