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如何輔助數學教學?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視頻和音頻功能,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可充分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因而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十分重視信息技術和課程的結合。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guī)頂祵W教學方法。 ?
信息技在數學的應用 ?
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的原則 ?
主體性原則 無論在何種教學方式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性原則始終不能改變。這要求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不能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以多媒體為主,還需要給予學生觀察和思考的機會,有發(fā)言和質疑的權利。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目的主要在于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傳統(tǒng)“聽”和“記”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樗伎?、實驗的學習方式。 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原則是指信息技術輔助*數學學習需要保證師生交流對話的機會,教學課件要具備與學生互動的特點,教學課件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方便,也能成為教師的“科研實驗室”。 ?
實效性原則 實效性原則是指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選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否則無法增強教學效果,甚至降低教學質量。堅持實效性原則主要基于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的特點。信息技術雖然具備許多優(yōu)勢,但是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否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體差異,降低教學的實際功效,造成既定教學目標無法實現[2]。 *性原則 *性原則是指信息技術應用需要符合*數學*的特點。以數學教學課件為例,數學教學課件應符合數學的嚴謹、簡練等特點,盡量使用數學語言及符號,減少文字性表述,突出數學*特性。
信息技術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中的實踐應用 ?
信息技術在提高學生興趣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對思維能力較差的*生而言,數學教學內容抽象性強,學生難以準確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而且學生的年齡特點也使其對抽象且偏理論性知識興趣不大。學生對*數學的態(tài)度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具有引導和啟發(fā)作用,讓學生從內心轉變對數學的看法,使他們由厭學、苦學變?yōu)橄矊W、樂學[3]。而以多媒體為主的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借助圖文、視頻、音頻等多種人機交互模式提高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還具備極強的反饋功能,可立即反饋學生的情況。 ?
信息技術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功能可為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設形式、內容各異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創(chuàng)設教學導入,讓學生快速且高效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學,教師可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動畫:“一頭牛和一匹馬馱30袋糧食到集市上銷售,在運輸途中牛和馬發(fā)生爭執(zhí),馬兒說:‘我都快累死了?!吓;卮鹫f:‘我才累呢。你拿一袋大米到我這兒,我背的數量就是你的兩倍?!比缓蠼o出問題:究竟誰背的糧食多?牛和馬各自背了多少袋糧食?待給出問題后,學生一個個都舉起手,主動參與問題解答。 ?
運用信息技術注意事項 ?
一、不宜過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 ?
不少教師對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樂道。教學中不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甚至一節(jié)課完成過去兩節(jié)或三節(jié)課才能學完的內容,“人灌”變?yōu)楦咝У摹皺C灌”。失去了學生的思考,看似充實的內容,也失去了它的意義。 ?
二、不應忽視師生情感交流 ?
有些教師將預先設計好的或網上下載的課件輸入電腦,然后不加選擇地按程序將教學內容一點不漏地逐一展現;或片面追求多媒體課件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從組織教學到新課講授,從鞏固練習到課堂作業(yè),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詳盡的與畫面相配套的解說和分析。至于這些內容是否適合學生,是否具有針對性,則無暇顧及。忽視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就無從談起,數學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三、繼承傳統(tǒng)教學中的合理成分 ?
雖然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優(yōu)勢,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論是物質形態(tài),還是智能形態(tài),之所以可以延續(xù)至今,是因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術不可能簡單、完全地取代傳統(tǒng)教學手段。何況,目前很多課件的設計,也來源于一些教師在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的教學經驗。因此,數學教學在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要吸收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中合理的東西,做到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發(fā)揮其教育教學功能。 ?
四、整合需要好的教學設計 ?
數學教學如何與信息技術整合,這是最值得討論的一個問題。其他的史、地、政、生等*在利用信息技術時,可以利用豐富的視、聽等多媒體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數學*有它自身的特點,如果一味利用視聽刺激,久而久之,學生必然產生厭倦情緒,反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我的思考是,數學有它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學習者未知的知識領域。因此,信息技術利用得好,還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利用“問題”吸引學生,達到激發(fā)興趣的目的。 ?
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
“教學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所以,興趣是*的老師。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睂W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引發(fā)其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推動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動力。任何一種教學技巧,如果缺乏興趣性,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它也就沒有生命力了。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促進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其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才會想學,才愿意主動去學;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喚起他們對知識的求知欲,才愿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能提供新穎、靈活、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信息技術使原本比較單調、枯燥、抽象的數學內容轉變?yōu)樨S富、生動、形象,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形并茂的優(yōu)勢,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新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 ?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采用情境的引入,讓學生一起走進兒童服裝店買衣服,并伴以節(jié)奏輕快的兒童音樂,很快讓學生進入了教學情境。老師提問:“同學們,我們買衣服需要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錢?!边@時,屏幕上出現“人民幣(不同的面值)”。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模擬情境,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新課的教學中,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貪婪地吸吮著知識的乳汁。 ?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要想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就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我們要吸取其精華。教師的一個和藹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句幽默風趣的贊揚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態(tài)度,都能增進學生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和掌握。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獲得大量的相關知識,教師和教材再也不是知識*的來源。他們的知識面廣了,視野寬闊了,疑問也就多了,對教師的講課內容,他們開始思考、辨別和質疑。 ?
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情況下,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及時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去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加工信息,然后進行討論、總結交流。這樣就從根本上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器,而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挖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養(yǎng)成了終身數學學習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