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習武者總愛透出一股狂氣。話里話外,舉手投足,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要么,和不會武術的人大談特談打或者跟人家動手動腳;要么,看見擂臺就哆嗦的“高手”,把同行貶低得一無是處;要么,大侃神功秘法,結果他的壽命比誰都短,他們“神”在何處?“高”在何處?這種表現被稱之為狂,但算不上狂人。
無論在那個朝代,人們對“狂”都表示出極大的反感。當一個人得不到別人的賞識與認可的時候,就容易有這種表現。因為他希望被接受,可是人家偏偏不接受,其焦急的狀況可想而知,于是乎,便采用了狂的方式以引起外界的關注??竦脑龠M一步,就是瘋,瘋狂是一種心智的喪失,如果說大家對“狂”能有所諒解,但是對“瘋”那是絕對不能原諒的,先打“110”報警,然后再請瘋人病醫(yī)院的醫(yī)生支援。當然,瘋狂者畢竟是極少數,而在“瘋”與“狂”中間地帶游蕩的人卻不難尋,這便是“妄”??裢秃孟翊蟊愀稍锏娜思瘸源笏庥殖岳苯?,除了自己難受得不好意思和別人講之外,那口氣還令人無法接受。因此,有學者說,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一分則太瘋,錯一步則太妄。
一個真正的武者需要的是穩(wěn)。這“穩(wěn)”指的不是動作,而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修養(yǎng)是指人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程度經過長期錘煉和培養(yǎng)所達到的素質,通常表現在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正確態(tài)度??隙ǖ卣f,修養(yǎng)是個人魅力的基礎。
其實,從古至今不乏狂人,世稱竹林七賢的阮籍、唐代大詩人李白等都是狂人,他們是狂在詩詞與文章上;被人譽為語妙天下的李敖也算個狂人,報刊曾這樣評價李敖:“華人世界中從未有一個人物如李敖一般,能將淵博的知識以幽默有趣的傳播方式,轉化成人人都能理解學習的常識,這樣兼具多樣才能與風貌的學者,在*五千年歷史中是沒有出現過的。”他們的博學與才氣,正是狂氣與霸氣的基礎,他們的學識與才華,正是霸氣與狂氣的根源,但作品狂不代表人品狂,因為生活中他們就是個普通的人。李白斗酒詩百篇,說李白是個“酒膩子”也不為過,但他酒后揮筆寫下千古絕唱,這絕非庸人武夫犯狂能比得了的。庸人武夫斗酒之后敢胡說八道,敢為所欲為,然后去廁所,把馬桶當作老婆緊緊地抱在懷里,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
武者要想得到尊重,就必須學會尊重別人,而文化修養(yǎng)是一個武者修煉的主要內容之一,當武功與學識同步提高的時候,武者自身的魅力便會提高,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道路便會越走越寬。而用狂來吸引別人的注意,把狂當作是一種風范,一種執(zhí)著,這恰恰讓人小看了。現在流行著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句話真還忽悠了不少傻冒兒,因為傻冒兒很喜歡仰頭走路,至于前面是否有障礙全然不顧,如果連自己走的是活路還是死路都沒有弄清楚,就敢“執(zhí)著”地走,這和賭博有什么區(qū)別?而賭博往往是輸得多,贏得少,敢拿青春賭明天,也許明天就是你的祭日。武術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而且永遠沒有成功的一天,即使在擂臺上取得佳績,也沒有??竦馁Y格,這只能說明你曾經幸運地戰(zhàn)勝過一個或幾個比你還笨的對手。聚攏人氣是武術的一條光明之路,失去了人氣武術不可能景氣。
狂都喜歡得到好的評價,這倒也正常,因為他目中無人,不知道天外有天,更不知道這是病態(tài)。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聽了回詩歌朗誦會,幾位臨時湊在一起的“山寨”詩人狂得一塌糊涂,他們一致認為狂很時尚,狂很個性。一個自稱是當代詩圣的人登場了,朗誦了自己熬了兩個通宵寫出的新作《潮水》。此人精瘦,脖子上圍著大便用的卷紙,在簡單地介紹了自己四十多歲,未曾婚配的婚姻狀況后,開始朗誦了:“啊,二環(huán)路上,前面是車,后面是車,前前后后都是車。” 這首連標點符號算在內才25個字的“詩”,挺像醫(yī)院的B超,把他腸道里的那點貨色展示得清清楚楚。他*還解釋說,此詩突破了李白的意境,超越了臧克家的情懷。面對這二百五式的人物,除了可笑之外,還能做何評價?由此,不禁想到了一位武者在一次朋友聚會時的言論,稱自己“能扭轉武壇乾坤,振興武林大業(yè),只是時機未到”。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吧,這與那位“詩圣”有何區(qū)別。
狂,一般不在乎場合,不在乎面對的是什么人,誰敢提出疑義,他當場就和誰急。胸無點墨的人要寫超過馬克思的大部頭著作;連太陽都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出來的人逢人便講天人合一;穿著燈籠褲往人前一站立馬擺出蓋世霸主的架勢……這算狂?算瘋?還是妄?
習武之人,不能把狂看作是武的特點。因為狂不是好事情,狂是痛苦的結晶,就好像一個武藝不精的人愣把自己說成是武林豪杰,說得自己都膽戰(zhàn)心驚,這簡直就是在折磨自己;又好像一個窮鬼硬將自己說成是一擲千金的大款,等到沒有人的時候再去垃圾桶拾揀別人丟棄的塑料瓶子,此情此景他心中是什么滋味??袢伺c傻人有著本質的不同,傻是智力障礙,狂卻有著強烈的個人目的,無非想得到他人的敬畏與贊賞??裨诙虝r間內,也許能迷惑幾個人,畢竟難以長久,未曾習武先學做人,做人就要踏踏實實,穩(wěn)穩(wěn)當當。意拳創(chuàng)始人王薌齋先生曾言:“習武之要有三原則:一健身,二自衛(wèi),三利群。”自古以來,真正為傳承發(fā)展我*民族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一代拳學大家們,都曾經歷過求藝的艱辛、練藝的痛苦和平淡清貧的傳藝人生歷程,從他們身上找不到絲毫的狂妄。但是,他們和李白、阮籍、李敖一樣是真正的狂人。真正的狂人是瀟灑不羈,這是一種胸襟博大的灑脫,氣度上的磊落,人格上的成就,決不是傷人、欺人和得罪人的賣狂。
有兩句影響深遠的古言:一是“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一是“武者無刀兵氣,書生無寒酸氣,女子無脂粉氣,僧人無香火氣,便是世上不可少之人”。反復揣摩,定能受益匪淺。武者的一生,應該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一生,應該是淡雅的人生,也正是所謂的“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