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這個職業(yè)是比較受歡迎的職業(yè),會計有很多個小種類,今天要說的是個人所得稅中的綜合所得包括 ,對于這個職業(yè)不是很了解的可以看一下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政策與實務解析,個人所得稅中的綜合所得(問答+案例),個人所得稅地方稅綜合納稅申報表怎么填寫?,個人所得稅法(四)-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個人所得稅綜合申報和全員全額明細申報有什么區(qū)別?,個稅中的“年度綜合所得收入”,究竟指什么?,北京地區(qū)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怎么辦理???。
1.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政策與實務解析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政策與實務解析
2.個人所得稅中的綜合所得(問答+案例)
1. 哪些所得項目是綜合所得?答:綜合所得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需要年度匯算的,應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辦理年度匯算。2. 綜合所得適用的稅率是什么?答: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3.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如何確定?答: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舉例:居民個人蘭蘭2021年共取得工資144000元,取得勞務報酬20000元,取得稿酬5000元,轉(zhuǎn)讓專利使用權(quán)取得收入20000元,符合條件的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共計62400元。年收入總額=144000+20000×(1-20%)+5000×(1-20%)×70%+20000×(1-20%)=178800(元)年應納稅所得額=178800-60000-62400=56400(元)4. 新個稅法下,年度匯算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如何計算收入額?答: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舉例:居民個人小趙2021年取得工資收入80000元、勞務報酬收入50000元、特許權(quán)使用費收入100000元、稿酬收入40000元,請計算小趙2021年綜合所得收入額是多少?80000+(50000+100000)×(1-20%)+40000×(1-20%)×70%=222400(元)5. 居民個人2021年的綜合所得如何進行年度匯算?答:居民個人2021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需要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或者2021年度已預繳稅額大于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需要辦理年度匯算。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quán)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yè)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除數(shù),計算本年度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2021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本年度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退稅或補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2021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2021年已預繳稅額舉例:居民個人蘭蘭2021年共取得工資144000元,取得勞務報酬20000元,取得稿酬5000元,轉(zhuǎn)讓專利使用權(quán)取得收入20000元,符合條件的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共計62400元。則2021年匯算時,蘭蘭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年收入總額=144000+20000×(1-20%)+5000×(1-20%)×70%+20000×(1-20%)=178800(元)年應納稅所得額=178800-60000-62400=56400(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額=56400×10% - 2520 = 3120(元)(溫馨提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適用10%的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為2520)已預繳的所得稅額7608(元)年度匯算應納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額-累計預繳所得稅額=3120-7608=-4488(元),蘭蘭2021年可申請退稅4488元。6. 什么是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答:居民個人是指在*境內(nèi)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在*境內(nèi)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非居民個人是指在*境內(nèi)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在*境內(nèi)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7. 非居民個人需要進行綜合所得年度匯算嗎?答: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年度匯算。8. 在*境內(nèi)有住所個人的“住所”是如何判定的?答:稅法上所稱“住所”是一個特定概念,不等同于實物意義上的住房。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在境內(nèi)有住所的個人,是指因戶籍、家庭、經(jīng)濟利益關系而在境內(nèi)習慣性居住的個人。習慣性居住是判定納稅人是居民個人還是非居民個人的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標準,并不是指實際的居住地或者在某一個特定時期內(nèi)的居住地。對于因?qū)W習、工作、探親、旅游等原因而在境外居住,在這些原因消除后仍然回到*境內(nèi)居住的個人,則*為該納稅人的習慣性居住地,即該個人屬于在*境內(nèi)有住所。對于境外個人僅因?qū)W習、工作、探親、旅游等原因而在*境內(nèi)居住,待上述原因消除后該境外個人仍然回到境外居住的,其習慣性居住地不在境內(nèi),即使該境外個人在境內(nèi)購買住房,也不會被認定為境內(nèi)有住所的個人。9. 無住所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需要進行年度匯算嗎?答:無住所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年度終了后,應將年度工資薪金收入額、勞務報酬收入額、稿酬收入額、特許權(quán)使用費收入額匯總,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需要辦理年度匯算的,依法辦理年度匯算。10. 無住所居民個人稅款如何計算?答:無住所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年度終了后,應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年度匯算的,按照規(guī)定辦理年度匯算,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如下: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年度工資薪金收入額+年度勞務報酬收入額+年度稿酬收入額+年度特許權(quán)使用費收入額-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無住所居民個人為外籍個人的,2023年1月1日前計算工資薪金收入額時,已經(jīng)按規(guī)定減除住房補貼、子女教育費、語言訓練費等八項津補貼的,不能同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寫稅公眾號
3.個人所得稅地方稅綜合納稅申報表怎么填寫?
要用個人所得稅申報表來填,你就匯總填:計稅總額:10300,減免金額4000,計稅依據(jù)為6300元,稅率15%,當期應納稅額945,抵扣稅額250,應納稅額695,其余留空。
4.個人所得稅法(四)-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應納稅所得額確定的一般規(guī)定:應納稅所得額=各項收入-稅法規(guī)定的扣除項目或扣除金額【提示】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xiàn)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jīng)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jù)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jīng)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二、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確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每月(次)綜合所得稅務處理1.工資、薪金所得:扣繳義務人支付時,按“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扣繳申報。 累計預扣法: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shù))-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提示1】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提示2】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規(guī)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三險一金)【提示3】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等支出。(1)除大病醫(yī)療以外,子女教育、贍養(yǎng)老人、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繼續(xù)教育,納稅人可以選擇在單位發(fā)放工資薪金時,按月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具體政策見下一講)(2)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如果沒有及時將扣除信息報送任職受雇單位,以致在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稅未享受扣除或未足額享受扣除的,可以在當年剩余月份內(nèi)向單位申請補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nèi),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匯算清繳申報時辦理扣除?!咎崾?】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規(guī)定的企業(yè)年金、職業(yè)年金,個人購買符合*規(guī)定的商業(yè)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guī)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咎崾?】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jié)轉(zhuǎn)以后年度扣除。舉例楊某2015年入職,2021年每月應發(fā)工資均為3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共計2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計算前3個月各月應預扣預繳稅額和全年預扣預繳稅額。1月=(30000-5000-4500-2000)×3%-0=555元2月=(30000-5000-4500-2000)×2×10%-2520-555=625元3月=(30000-5000-4500-2000)×3×10%-2520-555-625=1850元全年預扣預繳稅額=(30000-5000-4500-2000)×12×20%-16920=274802.勞務報酬所得:扣繳義務人支付時,按以下方法按次或按月預扣預繳稅款:(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預扣預繳稅額=(收入-800)×預扣率20%(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預扣預繳稅額=收入×(1-20%)×預扣率(3檔) ①不超過20000:預扣率20%,速算扣除數(shù)0;②超過20000至50000元的部分:預扣率30%,速算扣除數(shù)2000;③超過50000的部分:預扣率40%,速算扣除數(shù)7000;舉例勞務報酬所得預繳稅額計算假如楊某(居民個人)本月取得勞務報酬所得20000元,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 20000×(1-20%)×20%=32003.稿酬所得:扣繳義務人支付時,按以下方法按次或按月預扣預繳稅款:(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預扣預繳稅額=(收入-800)×70%×20%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預扣預繳稅額=收入×(1-20%)×70%×20% 稿酬所得預繳稅額計算舉例假如楊某(居民個人)本月取得稿酬所得20000元,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應預扣預繳稅額=20000×(1-20%)×70%×20% =2240元4.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扣繳義務人支付時,按以下方法按次或按月預扣預繳稅款:(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預扣預繳稅額=(收入-800)×20%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預扣預繳稅額=收入×(1-20%)×20%(二)全年綜合所得稅務處理(P292)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收入額-6萬元/年-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提示1】工資、薪金所得全額計入收入額;而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取得勞務報酬、特許權(quán)使用費收入的80%;此外,稿酬所得的收入額在扣除20%費用基礎上,再減按70%計算,即稿酬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取得稿酬收入的56%。【記憶小貼士】工資薪金全額;勞務、特許打8折計入收入額;稿酬折上折,實際打5.6折計入收入額。【提示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和匯算清繳的差異性:1.收入額的計算方法不同:年度匯算清繳時,收入額為收入減除20%的費用后的余額(稿酬再減30%);預扣預繳時收入額為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其中,“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費用按20%計算”。2.適用的稅率/預扣率不同:年度匯算清繳時,并入綜合所得適用3%~45%的超額累進稅率;預扣預繳時,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預扣率。3.可扣除的項目不同:居民個人的上述三項所得和工資、薪金所得屬于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時以四項所得的合計收入額減除費用60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而上述三項所得日常預扣預繳稅款時暫不減除上述扣除。 舉例楊某2021年收入情況如下:全年工資薪金收入3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月,全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共計2.4萬元,全年取得勞務報酬收入2萬元,稿酬收入2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請計算楊某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個人所得稅稅額。 36+2×80%+2×80%×70%-0.4500×12-6-2.4=38.72-6-5.4-2.4=24.92萬元24.92×20%-1.692=3.292萬元3.292-2.748-0.32-0.224=0三、非居民個人應納稅所得額確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1.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5000元/月;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計算如下:(1)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收入×(1-20%)×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2)稿酬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收入×(1-20%)×70%×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3)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收入×(1-20%)×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記憶小貼士】勞務、特許打8折計入收入額即為所得額;稿酬折上折,實際打5.6折計入收入額即為所得額。(同居民個人)舉例1、假如某非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20000元,應扣繳稅額=20000×(1-20%)×20%-1410=1790(元)2、假如某非居民個人取得稿酬所得10000元。應扣繳稅額=10000×(1-20%)×70%×10%-210=350(元)
5.個人所得稅綜合申報和全員全額明細申報有什么區(qū)別?
我國將在今年年底前,將所有扣繳單位納入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管理,也就是單位為職工代扣個稅后,須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職工的基本信息、職工收入、扣繳稅款等相關涉稅信息。記者昨天獲悉,*稅務總局下發(fā)通知,要求各地稅務機關全面加強貨物勞務稅、所得稅、財產(chǎn)行為稅、國際稅收四大稅種征管,促進堵漏增收。 ·一萬元獎勵屬于您 ·曬出您心中的城市 通知要求,各地力爭在今年年底前,要將所有扣繳單位納入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管理。凡是2008年度扣繳稅款在10萬元以上的扣繳單位,從今年6月份開始必須實行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同時,各地要加強高校教師除工資以外的其他收入和兼職、來訪講學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征管。要選擇部分扣繳稅款可能不實、人均納稅額較低的高校進行分析、評估和檢查,發(fā)現(xiàn)應扣未扣稅款行為,要依法處理。 通知還要求,各地要加大推廣應用財產(chǎn)行為稅稅源監(jiān)控管理平臺力度,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安裝到位,2009年底前建立起統(tǒng)一的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稅源數(shù)據(jù)庫,并逐步建立其他稅種稅源數(shù)據(jù)庫?! ?jù)了解,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就是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通常指單位為職工代扣個稅)的次月內(nèi),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個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數(shù)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shù)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
6.個稅中的“年度綜合所得收入”,究竟指什么?
大家平時留意稅務總局發(fā)布的公告總會看到“年度綜合所得收入”,比如在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94號中有這么一項:“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居民個人取得的綜合所得,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且需要匯算清繳補稅的,或者年度匯算清繳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居民個人可免于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時存在扣繳義務人未依法預扣預繳稅款的情形除外?!蹦敲础熬烤惯@個年度綜合收入”指的究竟是什么?其實,我們知道綜合所得一般指的是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quán)使用費收入。并且,綜合所得是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當納稅人取得這四項收入時,應該先讓扣繳義務人依稅法規(guī)定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而居民的個人綜合所得,是以每一個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去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按稅率3%;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按稅率10%;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按稅率20%;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按稅率2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按稅率30%;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按稅率35%;超過960000元的,按稅率45%計稅。上面的個人所得稅中,只有收入額,沒有收入字樣。但實際上收入額不等于收入,收入只是一個應發(fā)數(shù),是*的全額概念。因此,收入額不同,具體綜合所得的每一項所得收入額的計算方式都不一樣。1、工資資薪金的收入=收入額;2、勞務報酬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收入額;3、特許權(quán)使用費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收入額;4、稿酬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收入額。但稿酬所得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假如,小明今年每個月工資應發(fā)5K,全年60K。但同時,小明由于是位作假,他取得的稿酬收入為40K。所以,小明今年的收入為60K+40K=100K但小明今年的收入額為60K+40K*(1-20%)*70%=60K+22.4K=88.4K因此,大家千萬別把收入和收入額搞混淆,要讀懂相關財稅政策,做個精明的財稅人員。
7.北京地區(qū)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怎么辦理?
《*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條:納稅人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什么是綜合所得?綜合所得包括以下四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哪些情形需要辦理匯算清繳?(一)在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去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六萬元;(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quán)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去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六萬元;(三)納稅年度內(nèi)預繳稅額與應納稅額不一致的。(四)大病醫(yī)療專項附加扣除由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時扣除。
通過小編辛苦整理的相關知識:個人所得稅中的綜合所得包括,相信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