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里的資產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會計中有個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公式可以說是會計學中復式記賬法的根本,公式中的三要素就是根本中的根本,今天就先來聊聊我理解中的資產是什么。
會計中對資產有非常明確的定義,那就是資產是指由企業(yè)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yè)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下面我就來分解一下這句定義:
1.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例如,企業(yè)在某年1月份與他人簽訂了一項購買設備的合同,實際購買設備的時間是5月份,則企業(yè)不能在1月份就將該設備確認為自己的資產,因為實際交易1月份并未發(fā)生。
2.資產是公司,企業(yè)擁有或者控制的。如:租入固定資產,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也應當確認為公司資產。
3.資產能夠給公司、給企業(yè)帶來未來經濟利益。例如,一臺在技術上已經被淘汰的生產設備,盡管在實物上仍舊存在,但它實際上已經不能再用于產品生產,不能為公司,企業(yè)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這樣的生產設備,就不應確認為公司,企業(yè)的資產,而應在其失去為公司,企業(yè)創(chuàng)造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時,確認為一項資產損失。
總之確認資產需要兩個條件: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會流入企業(yè);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資產一般我們按照流動的性質不同,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包括: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等。非流動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持有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