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息支撐點的控制,也可以說是氣息的支持,主要是讓我們的氣息有很好的依靠。如果氣息控制得好,整首歌就會唱得很完整,很流暢和連貫; 如果氣息控制得不好,就會很容易漏氣,無法很好地控制氣息。 廈門音格律琴行 有的同學(xué)在唱的時候,一句都沒唱好,就沒氣了,感覺氣用了。這其實就是氣息的支撐點失去了力量,無法繼續(xù)支持氣息了。 我們要感覺氣息就是伴隨發(fā)聲吐字過程中像流水一樣把字音送出來的河流,每個字音就像一條小船,這條河流是汩汩流淌的,永不停歇,要養(yǎng)成沒有氣息就不發(fā)聲的習(xí)慣。在歌唱的時候一定要有感而發(fā),不能為了唱而去唱,才去想到氣息,一定要覺得沒有氣息就不能發(fā)聲。 在說到氣息支撐點的控制的時候,不能不提到的是橫膈膜,橫膈膜是胸腔與腹腔之間的一塊肌肉。氣息的支撐不僅僅光靠橫膈膜,它是需要整個腰部,包括后背脊梁來支持的。但是,在歌唱中氣息的支撐點主要的還是橫膈膜,它在呼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從外面是看不見、摸不著它的,而且我們也幾乎感覺不到它運動的方向和力度的變化。但我們可以通過腰腹部肌肉的運動看到它運動的方向和力度的變化。在沒有發(fā)聲的時候,橫膈膜是放松的。 它是一個向上凸起的半圓形肌肉,當(dāng)我們吸氣的時候,橫膈膜就擴(kuò)張,逐漸地拉緊、伸平。這時胸腔也會向外擴(kuò)張,肋骨也會隨之挺起,肺部就裝滿了空氣。在深呼吸時,胸部的擴(kuò)張會很大。 空氣經(jīng)過氣管及支氣管,后才到達(dá)聲帶。吸的氣越多,橫膈膜越下降,腹部就會有些突出,這是因為擠壓的緣故。在呼出時,橫膈膜是松弛的狀態(tài),腹部的肌肉就慢慢地收縮,這些收縮的肌肉,使腹肌向里與向上推動,將松弛的肌肉向上推入,使體內(nèi)中的吸進(jìn)來的氣被迫排出,這時候松弛的橫膈膜就回到初的半圓形狀。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橫膈膜,必須要通過慢慢地調(diào)節(jié),才能使之非常圓滑。 “丹田”,原是修煉內(nèi)丹中的精氣神時用的術(shù)語,位置處于人體的黃金分割線上。在聲樂中,我們所說的 “丹田”,在肚臍下小腹部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腹。氣息的支撐點是要控制歌唱過程中所需要氣息流量的大小。當(dāng)我們唱到高音時,需要氣息的流量也會比較大。這時腰腹部肌肉對抗力度就會減小,也就是不太需要靠橫膈膜的力量,更多的是需要丹田的支撐,下腹收縮幅度就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