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哈佛*教育研究生院開啟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教育研究項目“零點項目”。 1957年,蘇聯發(fā)射了世界上一、顆人造衛(wèi)星,給競爭對手美國當頭一棒。美國人痛定思痛,做出了一個違背常人直覺的判斷:美國之所以沒有培養(yǎng)出蘇聯的科學家,問題不是出在科學教育上,而是出在藝術教育上,美國在藝術教育上落后于蘇聯,因此削弱了人的科技創(chuàng)造力。因此,為了應對科技方面的挑戰(zhàn),美國在改革科學教育的同時,更加關注藝術教育,這就是零點項目的由來。 按照我們通常的邏輯來說,科學教育出現問題,就要加強科學教育,但“零點項目”的研究專家卻認為:藝術不僅是藝術,它也代表了一種思維認知方式,藝術代表了形象思維(發(fā)散思維),科學代表了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兩種能力是可以互相促進的。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沒有想象力,知識再多也沒有用。 世界著名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說:“在一個均衡發(fā)展的教育系統里,強調每一個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力都必須均衡地發(fā)展,俾能開發(fā)每一個人的潛在創(chuàng)造力……由于感性、思考和感覺,在任何創(chuàng)造過程中均同等必要,因而藝術就是平衡兒童的智慧與情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p class='img'>
具體來說,美術教育可以對孩子起到以下方面的促進作用。 1.快樂的激勵 藝術為人提供了積極的快樂,包括自然的快樂,也包括由自然快樂升華之后的更高層級的快樂。這是一個人基礎的動力,是能力的源泉。 2.人性的指引 藝術貼近人的本性,對文明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向導作用。以14世紀到17世紀發(fā)生在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為例,文藝復興帶動了思想解放,為歐洲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引領。美育同樣如此,藝術包含了人性的追求,蘊含了社會和個人的正確發(fā)展方向。 3.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開啟 美育人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人跳出標準答案的束縛,充分探索一切的可能性,這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4.人本的關懷 美育人本關懷,超越了國籍、宗教、種族、血統、膚色的界限,讓人學會尊重自己、尊重每一個人,與他人和社會融洽相處,形成健全的人格。 5.情感的力量 美育作為一種基于感性的教育方式,它承載了人類基本的情感,比如愛情、親情、友情,以及為了社會利益而奉獻和犧牲的情感,等等,是很強大的精神動力。對于“死亡和罪惡”這些理性難以處理的問題,也做出了審美上的超越和拯救。 6.社交的助力 藝術是人類社交佳的媒介和催化劑,借助藝術,可以化解各種各樣的矛盾,拉近心靈之間的距離。它超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對社交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美育有助于人的社交能力的發(fā)展。 7.自我的發(fā)展 教育根本的目的,是促進一個人自我發(fā)展的能力。美育的核心是通過藝術教育,促進人的個性發(fā)展,引導一個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美好自我的塑造。美育中蘊含了人對自我的接納,同時也包含了對自我更高的追求,在接納自己的基礎上,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8.功利性的超越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功利性的訴求,但是對于個人和社會來說,更需要“仰望星空”的能力,哲學家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注定沒有未來”。美育具有非功利性的特點,只有通過美育,人才能完成對實用性、功利性的超越,去追求更高的價值。 總而言之,審美能力為人的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和方向,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思維能力、情商、智商、社交能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自我發(fā)展能力……人的一切能力,都需要來自審美能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