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被現(xiàn)實擊碎的童話故事說起
作者:昆明哆紛少兒*英語校長 李恒
16年春節(jié)蠻熱鬧,一邊是平民出生,由恨生愛,最終與“王子”攜手魚生的跨種族愛情電影《美人魚》9天破20億的*票房奇跡;一邊則是出生上海的小資女孩,被男朋友老家一頓飯嚇分手的新聞刷屏。
星爺機智,在一個無比老套的童話橋段上,巧妙加入周氏元素,就把觀眾的眼淚和票子一并收走了。而另外這個女孩,則不按套路出牌,打碎了普羅大眾心里的神燈——“茉莉公主怎么可以嫌棄阿拉丁家里的飯不好就和他分手呢?NO!絕對不可以……”
童話故事,影響如此。
我也有個女兒,作為父親,我會努力不讓物質成為她成長中的困擾,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是否有天也會讓她陷入“愛情與面包”的選擇呢?
朋友主播的某期電臺節(jié)目讓我們討論“窮養(yǎng)兒,富養(yǎng)女”,我是反對者之一。從個人成長的波折,以及從事教育以后所閱讀的書籍總結,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眼界、見識,不論性別,既要有富的體驗,也要有窮的意識。
單從新聞的描述中看,對于“窮”,女主雖有準備,但明顯預期不足,反應實屬尋常且理性,無可非議。但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女主在成長中就了解、體驗過這樣的生活,還會有家人反對而義無反顧,之后搬石頭砸腳,供大家茶余飯后議論的談資嗎?
1月第2周的《三聯(lián)生活周刊》其中一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格陵蘭島冰川徒步的故事。因為不是旺季,費盡周折才加入的一個散客團,其中大部分是參與環(huán)保調查的國外*生,由此感慨:“西方*的年輕人之所以成熟的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從小就有很多機會去世界各地旅行,閱歷比**生豐富得多……我一直相信偏見源于無知,一個人只有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才能對這個復雜的世界少一些偏見?!?
還是電臺的那個朋友,一個3歲男孩的父親, 16年策劃了檔全新的節(jié)目,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走訪偏遠山村,采集素材。春節(jié)前剛從云南北部山村回來,一個人帶著孩子去的,吃住在當?shù)厝思依?,他工作時,孩子和村子里的其他男孩滿山奔跑。
照片里,平時在媽媽朋友圈里衣著時尚的潮孩兒,瞬間變?yōu)闈M臉灰土氣,鞋子上掛滿針刺的山里孩兒。
我問他,你是去工作,每次都要帶孩子嗎?他說,必須。
“Dolphin English哆紛少兒*英語”是一家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升孩子全方位能力,幫助孩子確立健康品格的高端英語教育機構。致力于讓*3-12歲少年兒童能夠同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一樣,用英文學習各類*知識,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英語語言思維習慣。